味道:“若是作出了,便让他给你跪地磕头,如何?”
“圣上既言,微臣自然无有异议。”
“请。”杨荣抬手请道。
就在朱棣与百官瞩目中,他缓步负手来回踱步,做出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,以免来的太快让人怀疑。
“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峪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。”
包元乾愁眉念出第一句,轻叹一声回身又踱数步。
“风一更,雪一更,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。”
他两句念罢便跪下道:“禀圣上,诗已作罢。”
他万没想到杨荣歪打正着,考自己以边塞诗。那他便不客气地借用了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,只是将第一句的“榆关”改成了“峪关”,避免了词不达意。
毕竟榆关可是山海关,自己一个肃州卫的人作万里外山海关的词太过离谱,所幸自己肃州与嘉峪关乃是一地,借以“峪关”反而显得真实。
二者谐音,他兀自感叹连老天爷都在帮自己,简直是天衣无缝!
满堂文武鸦雀无声,嘴中都还在品味着方才两句诗词,不由得都啧啧点头。
包括朱棣在内的许多勋贵武臣都是百战之身,早年趴冰卧雪自知边疆苦寒,更知将士思乡心切,骨肉别离之痛。如今听包元乾两句好词竟勾起了他们铁马冰河的过往,深有感触。
杨荣心服口服地一揖,便回到文官行列。倒是纪纲面色铁青,他虽为行伍之人却也能听出包元乾所作之诗颇为上乘,自己当真要...给他磕头?!
“倒也不错。”朱棣提了提玉带,大咧咧地率先起身下阶,对着左右文武笑道:“此人着实机敏异常,颇有些歪才,朕看这小小的奉直郎倒是。
可以一试,不至辱了天朝颜面,诸公以为如何?”
不少文武都纷纷点头,心服口服。只是包元乾一头雾水,什么一试?什么辱了天朝颜面?
朱棣正欲回身上阶,却听包元乾道:“启禀圣上,方才圣上曾言若是我作出诗来便让纪大人给我磕头道歉,可还使得?”
朱棣回身看着包元乾,又瞥了眼铁青的纪纲,笑道:“那是自然。”
他淡淡对着纪纲道:“尔凭空污人清白,还不速来认错?”
他的话不容置疑,纪纲浑身一颤,这可是文武勋贵皆在的谨身殿啊!谁人不知自己风光八面,如今竟然给个五六品小官下跪,他岂能不恨!
纪纲看着朱棣冷冷的眼神,只得乖乖下台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