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君。尤其涉及到权力,反诗等等,他杀起来可是不管你立过什么功劳的,哪怕想引为己用,也会毫不犹豫除掉。
方才自己要是支支吾吾,这条命可不是一块传国玉玺可以救回的。
就在包元乾以为无事时,那纪纲眼珠一转又道:“启禀圣上,奉直郎此诗虽然解答无误,但是却不像是亲作,而是抄仿。”
包元乾冷笑一声,心道老子这是唐寅的诗,你想证伪除非坐个时光穿梭机去一百年后把他接来才行。
谁知纪纲却说:“臣等锦衣卫在调查逆臣方贼一案时,似乎也曾在逆臣书房内见过此诗。”
他此言一出满堂哗然,谁不知方孝儒乃是被族灭逆臣,乃四恶之首。连齐黄都尚有旁支亲族未被尽诛,倒是这官职不大的方孝儒生生被圣上诛杀了全族,男女不遗,老少不留足见彻骨恨意。方孝儒所留文学诗集一并销毁,连其老师宋濂的文章中涉及的方生段落都被毁掉。
纪纲突然将这首诗与方孝儒联系起来,实在是用心险恶!
果不其然,朱棣听到这话眉头一皱,一副沉虎般多疑道:“竟有此事?可有那诗册原物?”
纪纲道:“灭方贼时早已一并销毁之,不曾余留。但是此诗初看便觉得大逆不道,故而臣颇有些印象,如今听奉直郎大言不惭,倒是记起此事。”
包元乾眉头紧皱,死死盯着纪纲,心道***想来个死无对证,把自己和方孝儒串起来诬陷,那方孝儒门生故吏都被诛杀殆尽,这纪纲利用自己锦衣卫身份侦办方孝儒一案时的独立性,无人所知这诗集真实出处便反污自己。@·无错首发~~
他一计不成又来二计,如此一来,他自己说无,纪纲说有,就成了个死局。但纪纲毕竟是朱棣宠信的锦衣卫,自己毛都不算,掂量掂量也知道朱棣如何猜测的。
“不妥,既无罪诗便不可莫须有,纪大人可是要栽赃嫁祸?”那梅殷再次出列道:“那方贼伪儒假学,岂能做得这等气魄之诗?”
朱棣见梅殷又一次站出来,眼皮抽动了两下,不过却面不改色的沉声不言。
纪纲的目的是要置包元乾于死地,岂肯罢休。他洞悉到身旁朱棣抽动的脸颊,自然明白圣上对梅殷屡次拂天颜已有不悦。
他出言道:“圣上曾言,方贼事关重大不可小视。我作为臣子也只是实心办事,何罪之有?”
两人僵持不下,朱棣看向右侧一个紫袍文官道:“勉仁善断,此事怎讲?”
那紫袍文官年约三十,谦谦君子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