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死,便讽刺他说:“你知道二时斋粥(早粥午斋)为什么叫鱼梆吗?因为鱼昼夜常醒,不会合眼昏睡,寺院刻木鱼而敲击,就是为了警告你这样的昏惰之人!”
“呵呵……”布袋和尚居然懵懵懂懂的笑了起来,“好玩、好玩,真好玩!我昏沉瞌睡,却敲木鱼的脑袋!你说好玩不好玩?那么,其他僧人昏沉,是不是可以打你的板子啊?”
“哈哈……”看热闹的僧人们忍俊不禁。
……
僧值见与他纠缠不清,便直接喝令他离开方丈的座位。
布袋和尚装傻充愣,就是赖在那里不起来、不离开。
僧值气急败坏,走上前来,一把揪住他的耳朵,要强行把他拖起来,拽到其他地方。
谁知,无论他如何用力拽,布袋和尚还是端坐原地。
哼!我看你怕不怕疼!僧值使出全身的力气,拼命拖拽布袋和尚的耳朵,只见那耳朵越拽越大、越拖越长……
而布袋和尚,依旧满脸笑容,身体纹丝不动!
众僧正在惊异之际,方丈和尚密禅师到了。
他见状,二话没说,立刻喝退众人,训斥僧值无礼。
密禅师亲自走到布袋和尚面前,合十鞠躬,请他原谅弟子们的唐突,并恭请他就在这上位用斋。
唐朝时期,很多禅寺根本没有大殿,也不塑造佛像,因为,在禅僧眼里,方丈就是佛!
……
六祖惠能大师说到这里,意味深长地看了殿堂下的僧众和香客,如在时光隧道穿梭一般……
沉寂良久,才开口说道:“若识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。”
所以,明心见性的禅师,见与佛齐;所以,僧众对方丈恭敬如佛;方丈之未就是佛位。
而今,身为方丈的密禅师却离开了佛位,众人不知如何是好。密禅师看着大家手脚无措的样子,呵呵一笑,对侍者说:“你去给我搬一个凳子过来,我在末座相陪。”
从此,天童(永寿)寺斋堂的格局发生了变化,方丈的位置供奉着布袋和尚的雕像,两侧挂起了一副对联:
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僧命侍者移座座移位
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
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,渐渐地,天下几乎所有的寺院斋堂供奉的都是大肚子布袋和尚的塑像。
午斋之后,僧众照例要唱着佛号到大雄宝殿礼佛回向——礼谢佛祖护佑,感谢施主恩德。
那天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