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这些年一直都是在剿匪。”
“既然我们是匪,官匪不两立,两位先生到洪某这匪巢做什么,难道两位想通匪吗?”
张英老脸通红,自己说过的话这下子圆不回去了,他倒是很想说一句,我们是来招安的,可是这话说了自己都不信,说出来徒增笑话。
好在洪磊还算厚道,没有穷追不舍,而是笑着岔开话题道:“张先生不要介意,洪某没有别的意思,只不过我家大王不知从什么地方听说过这个孩子,能被我家大王认可的无一不是天下英才。
洪某也是好奇,想要考校一番,洪某代表华夏欢迎两位先生来访。稍后总督府会为两位先生举办欢迎宴会,届时松江府各界名流都会参与,也让大家见识一下两位先生的风采。”
陈廷敬与张英二人也果断放弃这个无法辩出输赢的话题,站在不同的立场说不同的话,最终还是要凭借实力一较高下。
在洪磊准备的欢迎宴会上,陈廷敬再次看到了郑氏的豪奢,酒席上在他们看来各种名贵的海鲜琳琅满目,两人估计这一桌子的菜肴没有几十两银子根本就下不来。
可是二人哪里知道,这些海鲜虽然难得,但是在郑氏却并不是多么贵重的海鲜,就算是在海边生活的普通百姓,偶尔也能吃上一回。
这就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距,华夏的工业化捕捞,效率又高,成本又低,海鲜的价格自然就能非常的低廉。
尤其是普通的鱼获,在华夏领地是最便宜的肉食,甚至比普通的粮食还要便宜。
在松江府等待承天府传回消息的时间里,洪磊带着两人参观了设在松江府各地的剿丝厂、丝绸织造厂,两人被郑氏的大工厂震惊了。
当两人听洪磊介绍说这样一座剿丝厂拥有上千名工人同时在工作,每天能够处理几千担的蚕茧,生产的生丝能够供应好几个丝绸工厂使用时候,两人被震惊的无以复加。
在参访的时候,两人把心头的疑惑压下来,等到晚上回到洪磊为二人安排的寓所,陈廷敬满心疑惑地对张英问道:“敦复!这郑氏一个作坊就养了上千人,整个松江府这样的工厂至少有上百家,郑氏不怕这么多人聚集到一起被有心人扇动吗?”
“子端!你看到的郑氏的隐患,而某看到的却是郑氏的强大,这些作坊里的工人做事都井井有条,只要稍微的训练就能成为合格的兵员。
若是郑氏一旦与朝廷开战,只要一声令下能够召集多少训练有素的士卒,看似郑氏在松江的兵力不多,实则人家这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