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全民皆兵啊!”
“这个不重要,就算这些工人都当兵,也多不了多少兵员,充其量十万人顶天了,郑氏没有那么短视,会把所有作坊的工人都抽调到军队里。
某所看到的是,松江这块地方住了这么多的人口,却并没有多少可耕种的土地,也就是说百姓所需要的粮食供应都要从外地调运。
要知道郑氏只掌握了半个松江,这里并不是郑氏最核心的地方,并不会如京城那样需要动用国家力量进行漕运运输粮食。
那么松江的粮食供应一定是通过商业行为进行贩卖,若是这些粮食都是从我大清的土地上流出的,那就太可怕了。
这说明郑氏已经把东南一带基本都渗透完了,包括桑蚕、粮食,东南各地与松江郑氏的联系肯定异常紧密,一旦发生战事,这些与郑氏有关联的大户第一时间就会倒向郑氏。”
“子端的意思是说,应该收紧与郑氏的贸易,控制蚕茧、粮食等物资向郑氏输送!”
“不!这是自杀行为,若是朝廷现在敢这么做,不用郑氏自己动手,东南自己就会乱起来,这些年陈某虽然并没有管过户部,但是江南的税赋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。
随着跟郑氏交易的增加,朝廷对江南收取的赋税日渐增多,原本那些因为禁海改桑为稻的大户,又重新开始改稻为桑。
朝廷若是掐断与郑氏的贸易,不说违反了与郑氏签订的条约,就说让这些大户蒙受巨大的损失,这些大户也会跳起脚来反对朝廷。
朝廷不但会损失大量的赋税,而且还将江南彻底的送到郑氏手里,相信郑氏进攻江南的时候,遇到的抵抗一定会非常的小。”
张英点点头认可了陈廷敬的说法,这时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小张廷玉忽然插话道:“爹!今天在那些工坊里,孩儿看到那些缴丝的机器竟然不用人力踩踏就能自己转动,这是什么原因?”
“想必是用水车带动的吧,家乡中有不少磨坊都是用水车带动,这些工坊都建在黄浦江边,使用水车之类的机械也很正常。”
张廷玉显然不相信是水车带动的,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说道:“孩儿觉得不是水车带动的,孩儿一直观察河边,并没有发现有大量的水车,反而看到工坊里有一个大烟囱一直在冒着白烟。”
张廷玉的话提醒了张英与陈廷敬,二人回忆起今天的参访,发现确实如张廷玉所说,并没有在江边看到大量的水车,而剿丝厂里面的缴丝机械整日都是在运转,肯定不可能是人力运转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