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那小儿所指使,将军乃真英雄,吾愿追随将军。”
众人一阵翕然,皆言道:“吾等,皆愿追随将军。”
王衍顿觉自己失言,此时王谟投来严厉的眼神,王衍慌神也陡然下跪道:“臣罪极矣,臣恳请将军承继大位,以孚人望。”
冉闵缓缓走进群臣中央,笑着对胡尚书道:“胡尚书之言,可谓识机知命矣。”
后几日择良辰吉日,冉闵即皇帝于南郊高台。大赦,改元曰:永兴,国号称大魏,取冉为姓,尽除石氏之迹。尊母王氏为皇太后,立妻董氏为皇后,子智为皇太子,胤等其余诸子皆为王。以李农为太宰、领太尉、录尚书事,封齐王,其子皆封县公。
冉闵,汉人,大魏皇帝,邺城终是换了主人。
故赵国都城襄国
此时襄国城内,有原驻守在此的石氏宗族石祗,邺城之乱中,逃离来此的石氏宗族里还有汝阴王石琨。
原来朝中不愿与冉闵合作的赵军将领和大臣也大多奔向襄国,这不大的襄国城,此时各方人员聚集,只把这个赵国前朝旧都挤得水泄不通。
自从石鉴谋害冉闵的消息败露,各方人员逃到襄国以来,这襄国一直是冉闵的下一个目标,若不是邺城城内的掣肘,怕冉闵已是尽起邺城之兵,气势汹汹的杀来。这石祗也是在襄国有一日没一日的惴惴不安的生活,时刻关注着邺城之内的动向。
这一日,石祗、石琨和故赵国太尉张举正在新兴王府聚集商议对策,只谈话间。府中一门人急急的向众人禀报:“报,邺城奏报,各位大人,邺城出大事了。”
新兴王接过奏报,只匆匆阅过,陡然奋起,忽又摔倒在地。
石琨、张举忙扶上前,石祗许久睁开眼说道:“我石氏子孙三十八皆死于石闵,呸,是故汉人冉闵之手,我石氏一族和他冉闵不共戴天,食肉噙皮亦不能解我心头之恨,皇兄……”
旁边的石琨悄然摔掷在地上的奏报,神色凝重,随即将奏报传阅于一旁的张举。
见石祗稍微清醒,石琨在一旁进言道:“王兄,如今冉闵窃得神器,然我赵国国祀未绝,皇兄避居襄国,当务之急当早早登基,以延我赵国之祀。冉闵骤登大位,根基必然不稳,当速速召集各路勤王诸侯,组义军,进逼邺城,杀此逆贼冉闵以复我赵国社稷。”
“对对。”石祗缓缓起身,强做镇静,喃喃道,“不要自乱阵脚。”
回头却是对石琨哀叹道:“今我羯族军士尽皆凋零,冉闵贼势甚大,将欲奈何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