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郎的回信。」
包元乾拍着额头直叹气,遗憾地自罚三杯道:「元乾无知,起初不知圣上对文武的用意,所以不敢妄自决断。如今听来,实在是不知好歹,让齐王殿下错爱。」
朱榑面露喜色,摆手道:「那些文官根本不算甚,这靖难之役便是文武之间的博弈。你往日只是布衣白身,自然不懂得其中玄机。如今靖难功成,当是武胜文败。我等武人勋贵的地位,岂是那几个鸟酸文人所能撼动的?」
「齐王何意?」
朱榑将靖难的玄机娓娓道来,包元乾这才明白这靖难之役,与后世所载大相径庭。看似是燕王与皇帝的正统之战,实际则是文武的较劲。
朝廷武将绝大对数乃是军事集团贵族,是绝对地支持燕王朱棣的,而朱允炆除了依仗几个笔杆子调动军队外已是上下异心,难怪连连吃败仗。生生被朱棣一点点蚕食掉朝廷天下之兵,纳为己用。
尤其是听到白沟河之战时,李景隆故意将忠于朝廷的瞿能、俞通渊、平安等人率主力一并压在前军正面冲击燕军,却将郭英的淮西兵团位于左右两侧虚张声势。由于把兵力全压在前军,直接导致朝廷大军的中军、后军极度空虚。
当三个忠于朝廷的猛将一拥而上想一战击溃朱棣,而燕军确实也被三人压地喘不过气来之际,致命的问题便出现了。
朱棣尤其擅长大迂回,大纵深穿插的本事。
当燕军被瞿能三人压迫收缩吃紧时,朱棣则舍离本阵,亲率中军亲兵营与麾下三千营的精锐骑兵约七千人,配合朝廷军中的二五仔,竟然没遭遇什么阻击便径直从郭英的左翼穿插而过,绕到了李景隆的后军。
他们旋即自后军点火骚乱,风助火势之下一举突破了后军直杀入中军本阵。
李景隆则刻意行兵家大忌不以就近两翼淮西兵反击,反而将陷入厮杀中且颇有优势的前军调回!
而前军陷入胶着厮杀首尾难以呼应,已然不可能整顿阵型反扑回来。瞿能与俞通渊无奈之下只能仓促间带领部分精锐回救,而将平安留下统率前军。
而就是这个时机,郭英的淮西兵团一部分精锐改旗易帜反冲而来,配合朱棣从后方将瞿能三人团团围住狠杀。
瞿能父子,俞通渊兄弟俱没于阵。战场混乱,他们到死也不知道是郭英在背后捅了他们一刀。而郭英则熟视无睹地坐视几名大将阵亡,率先领兵口呼兵败,大遁而去。
平安见中军本阵已破,前军独木难支,也唯有败走。而史书上所谓的妖风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