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包元乾只处于队列中上位置,而文官首列有两人是自己从未见过的。他询问之下,才得知此二人的鼎鼎大名。
户部尚书,夏原吉。
吏部尚书,蹇义。
包元乾忖度着,这二人分管户部,吏部,足见朱棣对于二人能力的肯定。
此二部门乃是大明朝最为重要的要害之所,尤其是蹇义,身为吏部尚书,便是百官之首,丞相之担。
在这内阁雏形将将形成的永乐朝,内阁并未有阁老之称。此时的内阁更贴近一个顾问出策的功能,而非是中后期百官权力的巅峰。
此时的内阁多是些五六品的大学士,翰林院之人兼任。这些人年纪多在三十出头,正是年富力强之时。虽然靠近天子,但品阶与夏原吉,蹇义二人的尚书之职实在差的太多。
而那赫赫威名的司礼监,在此时也不过是大内十二监中一个并不起眼的部门。论及在永乐朝的地位,东厂还未诞生的司礼监,此时地位甚至不如郑和所在的内官监。
不过,因为自己的提议,让朱棣龙颜大悦,甚得皇帝青睐,曲意迎合在不知不觉间,恐怕这个司礼监的历史将会被提前。
而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,这吏部便成了六部之首。吏部尚书也一跃成了百官之首,吏部尚书常常自称己为「太宰」,意喻这个职位便是昔日之丞相。
如今的蹇义担此责任,无论是资历还是名望,都堪称文臣第一人。杨荣,杨士奇这些内阁之人见之蹇义,还是略逊一筹。
只见群臣入列,承天鼓足足响了九通,又是钟鸣之声大响,朱棣这才缓缓走出。一身常服在太监的扈从下缓缓登上宝座,他眼神深邃胸怀思虑而来,显然不是一场平凡的早朝。
纪纲作为锦衣卫的堂上官,则站在朱棣左前方带刀侍立,这也是唯一一个臣子可以登上金銮殿玉阶的机会,这纪纲的权力实在不容小觑。
杨荣几人看着朱棣身后竟然跟着几个太监,眼神闪动,面露愠色不满,显然是被这一变故极大的牵扯了情绪。几人互视一眼,都在盘算着如何对这些阉人发难。
而包元乾看在眼中,却知道果然不假,朱棣早就有这个心思,只是自己提了出来,恰巧地迎合了圣意。
「吾皇万岁万岁,万万岁!」
百官倒是很自觉,见朱棣坐定早已跪伏山呼万安,其声震彻,响动门扉。
朱棣似乎极为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至尊之位,百官跪伏片刻,他微微闭目感受着这帝国至尊的权力,在此刻这些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