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愁这个问题。殿下还年轻,日子还很长。为兄非是自傲,但用兵打仗,舍我其谁?不管是否让我上阵,只要我在,就是我大隋军队的定海神针。这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。至于其他的事情,二十年之后再看,为兄本是无名小卒一个,可是从来不怕死的。”
李靖听出了王言话里的意思,君臣相得,好大哥就是好臣子,君臣不相得了,好大哥也干的出造反的事儿。
他思索了一下,似乎王言从来没有同他说过什么忠君爱国的话。王言对杨广、对皇家的忠诚,是源自于杨广、皇家对他的提携,让他位高权重,让他过好日子,让他娶公主,抬升门楣。
但这些事儿都是相互的,王言也给了足够的,甚至是超额的回报。他帮助杨广立功,坐上了太子之位,他帮助皇家打击豪门大户,他研究各种东西,开发海外之地获取海外的钱粮,而今更是用最小的代价,最短的时间,打的突厥分崩离析,凡此种种,可以说王言的回报是更多的。
李靖知道,好大哥从来是一个讲道理的人,谁尊重他,他就尊重谁,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。他见过王言跟混小子好好说话,见过王言贴心的扶着老头,老太太,见过王言对待突厥的降卒也没有瞧不起。
他却也听闻,王言收拾了哪一家豪门大户的人,听闻王言指名道姓的骂了哪个大官,跟哪个大户对着干,在海外派人干死了谁家的船队,弄死了多少人等等。在草原上同样也见到了对于那些来蹭军功但坏了事儿的二代、三代,甚至是好几代的公子哥们的狠戾。
别人拿什么态度对王言,王言就会用更好或更坏的态度去对待别人……
他沉默了更长的时间,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,只是叹了口气。
他为这种事感觉到悲哀,或许是他此次参与了战争,并且还是跟随在王言身边,这让他感觉到了身为主帅的不容易,也感觉到了主帅在战时的绝对权力,并由此对皇帝有了一些不信任……
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反思,王言也感到欣慰,李靖还是有几分忠君爱国思想的。隋末天下大乱之际,他还想着跑去给杨广报信呢,结果被李渊给抓了,于是他就降了李渊,之后才跟了李世民,入了天策府。
王言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命,交给别人,由着别人生杀予夺。所以他才会开始就预备着造反,这是变革,却也是保命的手段。
这不是他与杨广的矛盾,是他与皇帝这个位置的矛盾。
也怪不到别人,只怪他太能干了。
杨广是个狠人,这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