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毋庸置疑的。所以哪怕王言跟杨广的关系再好,在杨广觉得王言有威胁的时候,就要研究王言了,跟皇帝的交情,当然是做不得数的。
皇帝都是独夫,越是有事业心要干大事儿的皇帝,就越是独。有度量的,有自信的,没有几个人。皇帝是高危职业,都缺安全感,看谁都是反贼。
别说杨广这样,自己亲爹都下手的选手了,王言可不多啥……
不过眼下的情况肯定是很好的。
突厥人自己砍了都蓝的人头,开始派人去到了杨素那边和谈,由长孙晟主导。但是罢兵的文书,还是没有送到王言这里。
所以王言尽职尽责的履行着他身为雁门行军总管的职责,眼看着开始化冻,天气越来越暖和,他所统率的五万大军也活动了起来,猫了一个冬天,不是喝酒就是嫖,也该开始进行一些恢复性的军事训练了。
在训练之余,也缓缓的向草原之中进发,上千的过往战斗中打出来的精锐的斥候游骑,开始前出扩散,进行先期的侦查活动。
十分简单干脆的,干死了突厥派过来监视王言动向的斥候。于是突厥那边也就收到了消息,于是谈判的速度骤然加快,于是在草的嫩芽,又一次顶破草原的土地之时,王言收到了正式的文书,罢兵!
罢兵的条件是,这边的东啊突厥,包括西突厥,全部内附,服从大隋的统一管理,维护并执行大隋的政策,配合大隋官员进行治理。
突厥贵族没有反抗的余地,他们已经分裂了,已经人心不齐了。如果再打下去,他们都会死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归附了大隋,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带着部族远走西域。
这对大隋是件好事,走的肯定都是不服管教的刺头,省了不少力气。而且他们去到了西域,也必然不老实,在西域那边惹事生非,这对大隋是有利的事情。
突厥内附,标志着突厥政权的灭亡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王言也算是一战打出了灭国大功。
同时突厥覆灭的影响力也不止于此,随着消息的扩散,吐谷浑老实了,西边高原上的各种部族也老实了,高句丽都安稳了不少。一仗给大隋打出了又一次的安稳发展的时间,可以安心的经略百越、南越之地……
面对罢兵的命令,王言一句怨言没有,尽了最后的行军总管的职责,精编了手下的五万大军,汉胡一体,安排了各自的驻防地点。
毕竟草原是新得的地方,武力镇压反动是必要的事情。绝对不能让突厥喘过这口气,回头再生事端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