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宫中。”
包元乾看着场中二人唱着双簧,虽知道是说与自己听得,不过倒也反映出一个问题。永乐初期的文武权臣权力甚大,甚至隐隐抗衡皇权。
天子虽尊贵,可也要架不住官僚集团戳脊梁骨,若整个官僚集团跟天子玩阳奉阴违,这是对皇权最大的制约。
而之所以自己几次入宫都未见甚太监,包括传旨之人都是文官,大约便是受到官僚集团的影响,多以洪武先皇以打压太监的遗志为理由,光明正大的阻拦朱棣,实则是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谋利。
若是太监有了话语权,那无论文武在朝堂的政治资本都会受到影响。在仇视太监这一方面,文武这对冤家倒是出奇地一致。
可他们忽略了皇权的独尊性,皇权虽然独一无二却也需要自己的党羽,帝党便由此来。而在明朝一代中真正的帝党不是文臣也非武将,而往往是这些如家奴般的太监。@·无错首发~~
太监是阉人,早已没有常人那般野心。有明一代他们只能依附于皇权,将皇帝当作真正的“家人”对待,充当其家奴,对其忠心耿耿,掏心掏肺,到最后就连陪着崇祯一起殉国的,也是个太监。
这才是皇帝宠信太监的根本原因,谁能给皇帝安全感,谁才是皇帝的“自家人”。这帮阉人所带来的安全感,就连纪纲与陈瑛这两个朱棣豢养的鹰犬也不能比拟。
此二人虽是忠于朱棣,但毕竟摆脱不了文武的烙印,对于疑心极重的朱棣,时刻警惕着他们是否会反水投诚,根本算不得什么“自家人”。
包元乾眼神闪动,一拜道:“圣上肩挑日月,背负星辰,自然会遇到常人不能想象的难题。可圣上天纵英才,也定会迎刃而解做出凡夫俗子无法企及的大业。”
他不知朱棣用意,只能躺着石头过河,说些漂亮奉承话静待其下文。他昨日才赏自己大学士,又赐绣春刀,旋即今日把自己叫到这行宫来,若不给自己出点难题,他就不叫朱棣了!
朱棣见包元乾接了话,轻咳两声无奈道:“平身罢。朕知你素有智才,方才又言替君分忧...那你可否替朕琢磨琢磨,如何破此难局?”
包元乾眼神微眯,心中忖度果不其然,这朱棣还是又给自己出了难题。他眼神打量着朱棣的朴素衣着,又看了看一旁的太监,早已恍然。
这朱棣就连今日衣着也颇为讲究,绝非什么淡泊明志而是刻意穿着与太监一般的衣料,故意让自己看才是,显示其愿与宦官同进退,其任用宦官的心志,呼之欲出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